
网民眼中的全国两会十大“热词”。
   3月3日-16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2214名政协委员,2943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会前会后,会上会下,期待多多、热议多多,实在难以一一呈现,于是记者冒挂一漏万的风险,根据采访所得,报道八大热词如下。
  热词一:“十三五”规划
   “本次大会重点是围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期间,‘十三五’规划是大家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无论是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还是3月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和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发布会开篇便提到了“十三五”规划,由此可见,本届全国两会对“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审议工作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两会,在8239件代表建议中,有近800件就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意见。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何代表委员会如此关注“十三五”规划?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认为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给力。在这种情况下,外界非常关心,想知道中国能够拿出什么样的魄力、什么样的智慧去破解难题。”傅莹坦言,社会各界对中国将用什么样的方案、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投入实现稳定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非常关注,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是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人们不仅给予了高度关注,还赋予了很多期待,希望能够吃到“定心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分析,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有三大功能:对公共资源配置有约束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约束性的指标,这对于市场的决定作用是一种补充;对于混合产品相关资源有引导作用,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要是由企业落实,但政府宏观上给予指导;有预测性功能,稳定社会预期。
   “五年规划将市场的活力与政府的宏观规划相结合,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优越性。”鄢一龙指出,“很多西方国家没有类似的规划,即使有也只是执政党的一种政治愿景,还要经历博弈过程。而中国有一套机制推动规划落实,让整个国家沿着一个方向实现共同目标。”
  热词二:供给侧改革
   在全国两会现场,记者们频频针对“供给侧改革”发问,这是今年代表委员们重点讨论话题。根据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正在各地有序推进。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降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如何推进落实供给侧改革,让产能与需求相匹配,这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分配以及利益的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钱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的落实重点应该在财政政策方面发力。
   钱军指出,“去产能,肯定要靠第三产业支撑,靠消费、靠新兴行业、靠创业,这就需要财政方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