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园区新闻 - 正文

用工难题巧化解 开发区打造营商新亮点

作者:文章来源:人才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18阅读数: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服务企业用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跨区域协作破难题、数字化服务提效能、全链条保障促长效”的立体化实践,构建起南北疆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用工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稳产扩能注入强劲动能。

面对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区域性矛盾,开发区党工委以“一把手工程”力度统筹部署,由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德庆,党工委委员李秋生分别率队,组建喀什、和田两支招工专班,于4月10日至12日赴南疆开展跨区域劳务合作。在和田地区,由人才服务中心、公安分局、重点企业代表组成精干团队,三日内辗转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通过政校联动、基层动员、机制共建打出组合拳:在和田技师学院,以“零基础培训上岗”“师徒结对帮扶”等政策吸引300余名师生的关注;利用视频系统连线13个乡镇、2个街道,覆盖600余名基层群众,现场登记就业意向400人,并建立4个劳务对接微信群,实现“需求秒达、问题即解”;与地区政法委协同设立“务工人员服务站”,承诺提供户籍对接、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服务,消除异地就业后顾之忧。在喀什地区,招工组深入伽师县技工学院、英吉沙县人社局,通过专场招聘会吸引2000余人参与,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人,并与英吉沙县签订《跨区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定向输送降成本、信息互通提效率、联合培训促上岗”长效机制。两地行动累计覆盖劳动力4000余人,登记就业意向超千人,为纺织、制造等企业补充紧缺人力,彰显开发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生受益”的协同思维。

在深耕跨区域协作的同时,开发区人才服务中心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浪潮,构建“云端赋能+线下深耕”的立体服务体系。2025年一季度,创新推出“政务直播+”模式,主播团队走进群衣邦、中泰纺织等企业车间,通过“全景展示+在线答疑”开展直播带岗26场,吸引13.8万人次互动,促成用工意向860人;建立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70个专业求职社群,以“岗位速递”“政策早班车”等形式推送信息4000条次,解答咨询800余次,助力500人“指尖就业”。依托巴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智能面试中心”,开展“企业进直播间”“求职者沉浸式体验”活动6场,提供职业指导2800人次,岗位匹配成功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既缓解了利泰丝路、中泰纺织等重点企业季节性用工压力,又为求职者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便捷通道,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开发区深谙“招得来”更要“留得住”的用工逻辑,构建从招聘到稳岗的全周期保障体系。跨区域协作中,喀什、和田专班同步建立“后续服务直通车”,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踪意向人员,公安分局以“园区警务站1分钟响应”承诺筑牢安全保障;本地服务中,人才服务中心通过“职场微课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联合企业制定“技能认证+薪资晋升”成长路径。针对企业需求,建立重点用工监测机制,举办“春风行动”“产业链专场”等定制化招聘会12场,为纺织城、装备制造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420人。政企协同的闭环服务,既让企业感受到“用工有保障、生产不断档”的营商环境温度,也让劳动者体验到“就业有尊严、成长有空间”的职业获得感。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数字化服务创新、全链条生态构建,将用工难题的“痛点”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南北疆劳务协作既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又为喀什、和田群众开辟增收新路径,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云端服务体系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帮助企业缩短招聘周期、降低人力成本;稳岗留人举措则通过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增强员工归属感,间接提升企业生产稳定性。

展望未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深化“跨区协作扩增量、数字服务提质量、生态优化稳存量”的用工服务体系,加快筹建“人才数据分析平台”,推动就业服务向智慧化、精准化升级,以更优人才生态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全疆一流营商环境标杆注入持久动力。